上海科技馆“云上科普”助战“疫”

2022-04-14 13:07:39

  为了让市民及时掌握疫情防控知识,上海科技馆迅速成立线上科普工作团队,第一时间联动科研机构专家,及时科普疫情热点话题,权威解读市民关心问题,让科学跑赢谣言,让防疫深入人心。

  上海科技馆认真分析了当前疫情带来的困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推出《为什么本轮“无症状感染者”这么多》《为什么上海开启居家抗原自测》《收到了连花清瘟,我该不该吃?》等科普推文,引导市民正确认知病毒,消除恐惧心理,提高防控意识,降低病毒感染风险。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积极引导公众在疫情关键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抓住“抢菜”新闻热点,推出《听说你开始吃小区绿化带了?可别认错了野菜,容易中毒……》《听说你也开始种菜了?推荐这些菜……》等一系列推文,科普了不少居家生活小妙招,受到市民广泛欢迎。

  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权威机构合作,联合发布《最新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CT值越高,代表什么?》《原来你的核酸报告是这样出来的》等防疫科普文章,扩大优质科普内容的传播范围,引导公众采取科学方式抗击疫情。

  上海科技馆三馆整合资源,推出线上集锦,让公众居家隔离也能放松心情,畅享博物馆资源。在“云逛展”系列中,市民不仅可以看到科技馆、自博馆、天文馆常设展览的虚拟导览,还能线上体验“生活在火星”“稻养万年”“大江行地”等优质临展。“学习强国”平台在首页推出天文馆“云逛展”视频,带领观众线上领略天文馆三大主展区,鼓励大家感受星空、理解宇宙,上线短短两周浏览量突破180万次。

  在“云直播”系列中,科技馆推出视频系列“抗疫总动员”,解读“居家期间用眼卫生”“新冠肺炎病毒春季传播特点”等热点问题;自博馆“让标本活起来”系列视频上架“学习强国”平台,“螺说”系列主题科普视频也丰富了市民的自然知识;天文馆开通微信“视频号”,发布短视频13条,内容涵盖天象预报、天宫课堂等。

  为丰富在线学习资源,倡导疫情期间居家不停学,上海科技馆发挥科普示范功能,组织开展线上课堂、动手实验等活动,在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的同时助推“双减”工作,丰富中小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其中,科技馆推出“线上实验秀”,通过科普短视频教大家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日常物品做小实验,同时开设云端课程《3D打印云上课堂》玩转3D建模平台,疫情以来每周授课次数翻倍,每节课参与人数增至上百人。

  自然博物馆推出“网上自博馆”,上海市民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获得科普课程、短视频、纪录片、游戏等一应俱全的科普大餐。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小小博物家等以往的热门教育活动,都可以在平台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天文馆慕课平台新鲜出炉,首推的5门课程内容既有天文测距方法、行星视运动等基础内容,也有引力波、系外行星和近地小行星等前沿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