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央企上缴利润总额(央企利润总额增速)

无极商贸 2023-02-04 16:01:16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2年国资央企工作,并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

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要求中央企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2023年,中央企业要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

改革成绩单

2022年国资央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并行推进提质增效和专项治理,迎难而上实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推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成绩。中央企业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

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央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5%。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圆满收官,实现“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着力推动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健全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1.26万户重要子企业全面制定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董事会应建尽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董事会授权管理制度全面建立,董事会作为经营决策主体的作用更加突出,打造了一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国资委总结。

记者观察到,中央企业坚持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职责统一起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优势进一步彰显。国资委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评估评价。

2022年,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重点关键产业领域加快布局优化调整,强化龙头企业的产业引领作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央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挂牌成立,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新钢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列入国资委监管企业,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粮食储备加工股权合作深入开展,医疗、稀土、管网、检验检测领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鞍钢、中国中化等企业重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国资委力推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得到加快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

其中,深入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行动、管理提升行动、价值创造行动、品牌引领行动“四个专项行动”,各企业加快完善一流企业建设方案,并纳入企业战略一体推进,以一流目标统领各项工作高标准开展。

记者了解到,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双示范”工作同步推进,品牌引领和价值创造行动加快落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其中,航天科技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船舶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商飞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中国石化国内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全国产化生产线、中国海油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成投产,东方电气集团、中国华电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正式并网发电。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产业链链长建设工作见到新成效。

在涉及国计民生问题上,各个细节都能看见中央企业的身影。

中国华能、中国节能等企业节能降碳示范项目成功投运。紧急驰援吉林、上海、香港等地抗疫,国药集团等企业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保障供应。坚决打好能源电力保供攻坚战。出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27条举措,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减免房租146.9亿元、惠及租户19.1万户,汽车企业办理货车司机延期免息贷款570亿元,电信企业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费用超过10%。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巩固“零拖欠”成果。高质量完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投入和引进无偿帮扶资金47.3亿元。

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

2023年,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为“一增一稳四提升”。

“一增”,就是确保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国GDP增速,力争取得更好业绩,增大国资央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分量;“一稳”,就是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四提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4个指标进一步提升。

其中包括,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以高质量稳增长目标引领全年工作,推动中央企业经营效益率先提升,以自身强劲增长势头稳定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聚焦国家重大项目、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布局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时机,坚持消费者导向,提升产供销储各环节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持续恢复,培育壮大热点消费新场景。加大全产业链、全价值链降本节支力度,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倒逼机制和量本利、价本利的成本约束机制,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与此同时,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步伐并未停止。

国资委要求:“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要求,聚焦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指标,进一步加强与同行业国际先进企业的全面对标,分行业加快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体系,做好与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有效衔接,引导加快补齐短板,提升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能力。”

创建示范行动的企业,还需要“定期评估创建效果,加快对标提升。管理提升行动要进一步深化管理标杆创建,巩固‘压减’、参股管理成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设世界一流供应链管理体系。价值创造行动要以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为牵引,着力提升全要素价值创造能力。品牌引领行动要推行全面品牌管理理念,加快打造管理科学、贡献突出、价值领先的卓著品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文化软实力。”

张玉卓要求:“中央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勇挑大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